电话:049-858160481
传真:077-81653150
邮箱:admin@3w-abc.com
地址:江苏省盐城市普陀区斯民大楼43号
作者|职业计划师Vin原创丨总有一些地方,把慢生活刻在骨子里丨那是另一种生活智慧。说的是建水。
从江苏一路往南,红河州的炙热阳光扫去我从江南冬日里带来的一身阴霾,驾车2500多公里驶过云贵界限之后,天空的颜色似乎被大自然调高了好几个饱和度,中国大地已入隆冬,这里还是一幅繁花争艳的容貌。建水这座城的故事远比外貌上的富厚。现在许多古城都是清一色的面貌,随便拍一张街景,很难分辨究竟是在那里,因为已经很难看到当地修建与传统衣饰以及当地人的生活状态。
当一座城失去了奇特的脸,自然也失去了唯一无二的个性灵魂。整个建水就像是一首无界限的田园诗,也像是一幅幅还没干透的油彩画,走在诗画的笔触里既虚幻又真实:建水自古多民族聚居,在这里可以瞥见穿着传统民族衣饰的当地人,街道的红绿灯很少,只有心田不急躁的人才气享受这里缓慢之美。一早醒来就被窗外美到不行的景致与鸟鸣叫醒,空气真的很好很甜,光大口呼吸就会微醺,这里的幸福来得太容易,简朴到不需要理由也不必努力。
清晨城楼广场上,男子遛鸟、下棋、摆摊,花花绿绿的女人们跳着民族舞,穿过一条长长的挂满红色彩旗的街道,临街的衡宇里传出锅碗瓢盆相碰的脆响,骑摩托车的大叔向路边的老人亲切问候着。眼前这幅简朴的生活图景恰是一颗放心丸,取消了我到达之前的担忧和疑虑。
去过这么多古城了,就它还像个古城,到处都写着两个字:克制。就像诗人于坚说,建水是古代中国少少数幸存的活标本之一,有点像列维·斯特劳斯《忧郁的热带》中的某个部落,虽然残缺不全,可是幸存着“传统中国何以传统”的那种空间和细节的依据。如果我们要去寻找一个“栏杆玉砌”的诗意世界,找回那些传统的修建样式、生活方式……那建议你来建水看看。
吃:来这里,怎能不吃豆腐?走在几百年前用青石铺成的临安路上,随眼可见的豆腐摊让你无暇张望其它。吃货说建水的豆腐离了建水便不是同一物,建水人则说离了西门那口大板井便没有他们挚爱的味道。建水至今依然保留着多口古井。
它们源源不停地滋养着世世代代的建水人,水质上佳的大板井水被建水人用于制作豆腐。他们坚持认为这口井里涌出的甘甜井水是做出上好建水豆腐的关键。
大板井的“大”名不虚传,井栏由六块石板镶嵌而成,井口直径达三米有馀。至今为黎民所使用,甘甜润口。除了井水,建水烤豆腐的秘制蘸料也大有来头,分干湿两种,湿的用油腐乳、小米辣、小葱、香菜、甜酱油以及太多说不出的佐料制成,干的则由辣椒面、盐、花椒面等拌成。
每家的蘸水,都有自己奇特的配方,追随了一辈子的味道,容不得一丝纰漏。豆腐放入蘸碟后先从中间戳破,让热气散出,待豆腐吸饱酱汁后再将其逐步放入口中,发酵带来的微臭味很快会被浓郁的豆香取代,有着无法言说的微妙口感。建水人吃豆腐有意思,3-5人坐在小板凳上,围着一个小火盆,上面架个铁架子,寸方的豆腐在上面烤成焦黄的颜色。
当地的人服法更直接,直接拿起烫手的豆腐,取半撕碎然后蘸料,有的大老爷们还就着当地的白酒和鸡爪吃。嚼完嘴里的豆腐,舔舔嘴边残留的酱汁,眼睛却不忘在烤架上找寻下一块表皮微微爆裂的烤豆腐。食客吃了几块豆腐,店家就拿出碟子放几颗玉米粒,结账时,数一数玉米,一清二楚。吃豆腐的建水人像极了喝盖碗茶的成都人,豆腐和茶叶看似是主角,实则否则,这围桌而坐为的是闲话家常。
吃豆腐,是建水人的舌尖影象,也是他们日常生活的注脚。与其说吃的是这豆腐,不如说是在细嚼那快被时代遗忘的古城生活。住:从“滇南大观园”看一个家族几个世代的离合悲欢相传清道光年间,湖南一位名叫朱广福的商人,把家迁到了建水,置田买地,建盖瓦舍,开设碾坊酒坊,人丁兴旺,家产渐丰,今后朱家走上了中兴之路。同治年,朱家斗胆筹集资金建立了“朱恒泰”商号到个旧开采锡矿,紧接着建了一座冶炼厂,成为了集锡矿的开采,选取,冶炼为一体的大东家。
世代生长,光绪二十年,朱家后人朱朝瑛辛亥革命后到场重九起义,被推为正都统,该花园是在他任职期间再次扩建。你看,这个朱家花园居然历时30余年才竣工,占地有5000多平方米。主体修建为建水典型的并列联排组合式民居修建群,保留了清末民初鲜明的雕梁画栋修建特点。
院落层出迭进,房舍鳞次栉比,巨细天井42个,房舍214间,享有“滇南大观园”之称。虽然已有百年历史,履历过风风雨雨,但如今来到这里除了看到修建自己的历史沧桑,还是能感受到真实富厚的生活气息。刚入门的月宫门坊上刻的是“循规蹈矩”,反面是“谨言慎行”,作为当年朱氏家族对家庭成员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要求,对朱家族人发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宗祠里的戏台:玲珑奇巧的水上戏台有点我们江南的味道,水池周围的石板上刻的是24篇幅诗词书画和精致浮雕。中国传统修建屋檐木雕设计通常是“龙在上,凤在下”,但受其时慈禧太后持政对民俗文化的影响,黄氏祠堂屋内连师位牌位上方都是“凤在上,龙在下”。
这个花厅是朱家少爷、小姐们最喜欢的地方,常在这里嬉戏打闹。蓄芳阁是绣楼,是朱家女子专门坐女红、念书休闲的地方。朱子家训刻在门板上摘几条给你们鉴赏之:毗连朱家后花园的花厅内悬“中将第”匾,是园子主人朱朝瑛到场辛亥革命临安起义后获中将衔时所制,楹柱上还挂有当年云南都督蔡锷的题赠:“做事须凭肝胆,为人莫负须眉。”朱朝瑛,是不是挺帅?朱氏家族从康熙年间的10户佃户,到清末民国初期的名扬滇南的望族,朱氏十代人走过了整整一个大清朝。
在清末民国初期,他们走向了家族最为辉煌的终点。朱氏家族三起三落,抄家与荣光并存,让人好像在举行了一场时光之旅。
他们以几代人百余口的离合悲欢,完成了一帘红楼幽梦。而生逢浊世,他们注定只能留下一所最为辉煌光耀的屋子,内里是他们心田的那一片于家于国的“花园”。那一个时代已经凝聚为朱家花园里的一个核,这个核就是历史。斑驳的围墙,诉说着岁月的沧桑,精致的门窗,彰显着昔日的辉煌,但我感受到的不是炫耀和霸气,而是克制和儒雅……行 :从现代坐回到古临安的米轨小火车1915年,在滇越铁路通车5年后,仅有0.6米轨距的云南个碧临屏寸轨铁路开始修建,历经21年修筑,是中国铁路史上修建时间最长的铁路,也是中国的第一条民营铁路。
1970年寸轨改为米轨,米轨,顾名思义,铁轨宽度只有1米,一种起源于法国的轨道尺度,云南现生存米轨铁路是迄今世界上运营时间较长的少少数的窄轨铁路之一。坐时速25公里的米轨小火车很有意思,木质的车厢,优雅的壁灯,飘逸的白纱窗,就连头顶的老式电风扇,都让人生出一股浓浓的昔日情怀。
内饰以民国时期的中、法气势派头合璧。坐在小火车里,吹着凉爽的风,穿过一片片稻田、梯田,一个个乡村,远山绵延,山脚下是袅袅炊烟和人家。
哈尼族的白鹇鸟划过天空,而天空则成为画家调色盘,粉白色、淡蓝色、浅灰色……太阳也逐渐变得清朗,尔后在山头消失。这一切和梯田组成的图案,让人想起: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副画面让我又不禁在想:人生究竟要停在哪一点上才算是最巅峰?而我们究竟是构图的画家还是画里的人?“乘坐百年小火车,穿越千年好时光。
”感受千年的历史就这样飞逝,宛如坐时光慢车,从现代回到古文明。建水古时称临安。我更喜欢临安这个名字,似乎这座城真正配得上临安这种带有古韵的叫法。
千年前,这一带曾被称作“惠历”和”步头”,“步头”意为水边的码头,而“惠历”则是彝语里大海的意思。“惠历”翻译成汉语就是建水——大海子边上的都会。曾经的建水坝子靠着惠历海成为滇南重镇。如今的惠历海早已干枯,却成了这里的一种象征。
这座城是对一种即将失去客观对应物的回忆。此处的影象并不是对平常琐事的影象,而是对人类真实起源和生成条件的影象。
影象就是语言,古物也是语言,因为它藏着时间的一切细节。在世与生活是完全差别的两回事,我们在高速生长之中或许收获了财富,却似乎,徐徐丢掉了慢下来体会生活之美的能力。
坐在街道的犄角旮旯处,日啖豆腐三十颗的建水人,何尝不是这个时代为数不多的幸运儿;而这座城到处在告诉我们中国文化的古典精神:“道法自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都是关于如何在世、如何做人、如何生活的。贰十年金融、地产、商业项目营销筹谋、咨询及治理履历,绿地团体前营销筹谋总监。
现为盈石咨询首创人,资深职业计划师,专注于生涯计划一对一深度咨询。迄今服务咨询人数2000人以上,口碑好评度96%,服务满足度凌驾行业平均值90%以上,获国家职业生涯计划师认证。职业有困惑 就找Vin老师 请关注微信民众号:职业计划师Vin。
本文来源:华体会体育-www.3w-abc.com
电话:049-858160481
传真:077-81653150
邮箱:admin@3w-abc.com
地址:江苏省盐城市普陀区斯民大楼43号